我国因特网在过去一年得到了飞速发展。截至1999年6月30日,上网用户数已超过400万。但是,这相对于中国的一百多家ISP(因特网服务提供商)来说,实在少得可怜,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。中国ISP僧多粥少,全线亏损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众多ISP都看到了因特网服务业的美好前景,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捱过这黎明前的黑暗。巨额的投入,微薄的收益使ISP面临着“To be or not to be”的生存危机。有些ISP已扛不住,正在逐渐消亡;有些在苟延残喘,等待那不知何时才来的机遇;还有些在寻求合作,但与其说强强联合还不如说惺惺相惜。400万网民,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,这注定电子商务目前只能是启蒙阶段。那么,从事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上电子商务的网络公司的出路在哪里?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也不靠神仙皇帝,只有自己救自己。自救似乎只有两个方案:融资和上市。目前,国内的风险投资还很少,可以说踏破铁鞋无觅处,即使找到,也是杯水车薪,无济于事;等将来风险投资多了再来融资,又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。因此,上市就成为所有网络公司朝思暮想的对象。所有的网络都在问:上市的路还有多远?
近期,有关新浪网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在媒体上不胫而走,传得沸沸扬扬。新浪网原由3位台湾留学生在北美创立,后由姜丰年在台设立华渊新浪网台湾分公司,并在一年多前前往内地寻求商机,因此,便促成了姜丰年与四通利方创办人王志东的合作。而后,姜丰年又找了前网景副总裁沙正治加入管理团队。
今年9月,新浪网首席执行官沙正治等先后离去。新浪网的上市辅导券商也由高盛改为摩根士丹利。出现这一变故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中华网在美国上市后,王志东想尽快上市,而美国股东则认为应有完整的发展计划后才上市。由于经营理念、文化差异等冲突,终于导致两派分道扬镳。
美国股市网络股不断飙升,也带动了中国的网络股。自今年5月19日以来,具有网络概念的股票成为中国投资者青睐的对象,股价出现翻番的壮观景象。在网络板块的带动下,深沪股市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上攻行情。许多上市公司为顺应潮流而变更原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,改为投资“网络”项目,整个股市无不为网络股而呐喊助威。连微软总裁鲍尔默都说:市场对科技股的估价已经达到了荒谬离奇的地步,微软公司的股票就属于这一类。比尔·盖茨也说:目前投资人的利益回报与网络公司销售并非成正比。盖茨举例说,尽管世界头号网上书店亚马逊的销售量迅猛增长,股价也不断上扬,但亚马逊的利润还是呈负增长。国外成熟的网络股尚且如此,国内的所谓网络股充其量还只是网络概念股,就更是如此。随着今年中报出台,网络股的“家底”终于亮相,其业绩并没有像股价一样直线上涨,有的甚至大幅下降,由此引发了股价的深幅回调。投资者深感失望之余,心中也存有这样的疑问:网络股还有投资价值吗?其股价还能走多远?网络股有没有泡沫现象?泡沫何时会破灭?
其实,在21世纪,网络将无处不在,网络将像住房、汽车,甚至空气、粮食一样,在未来的年代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。因此,投资网络股是有道理的。就美国的网络股来说,虽然某些网络股股价出现高估现象,但绝大多数的网络股票价格还是合理的,泡沫现象并不明显。
其实,在中国,目前一些炒得很热闹的所谓网络股,从严格意义上说离真正的网络概念还有不小的距离。严格地说,只有以下两种才能称为网络股:提供网上信息服务的公司和从事网上电子商务的公司。在美国,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思科(CISCO)公司以及赫赫有名的IBM公司,也没有被视为网络公司,而是划归制造业。网络公司在国内上市的还不多,倒是有不少在国外融资和上市。
由新华通讯社驻港公司金鼎集团创办的中华网(http://www.china.com)已于今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(NASDAQ)市场成功上市,融资9600万美元;由梁舜钧创办的中贸网(http://www.chinae.com)已在去年12月在美国OTC市场成功上市,今年4月又在德国柏林的OTC市场成功上市;由张朝阳创办的搜狐公司(http://www.sohu.com.cn)已刚刚完成第三轮融资;由曾强创办的实华开(http://www.sparkice.com.cn)已完成二次融资,总融资900万美元,并准备今年年底之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;新浪网(http://www.sina.com.cn)今年年初已获得包括高盛公司投资在内的2500万美元风险资金,计划在一年以内上市。
看来,上市对中国的许多网络公司来说,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,而是挂在梁上的“香蕉”,如果使劲跳一跳,有望够得着。
当许多人沉浸在“娜拉出走”的喜悦之中时,鲁迅却问: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?虽然网络公司可以走“投资办公司——经营两三年——上市再融资”的发展模式,但绝不要以为苦撑几年后只要一上市就会全部赚回来了,至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,留待以后考虑或甚至根本不考虑,那么上市也只是一场圈钱运动。最终只会重复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“三年现象”,即一年优,二年平,三年亏损被兼并。上市不应是一个结果,而应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开始。因此,不论上市与否,都必须找到良性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,解决盈亏存。
反观国内众多的网络公司,许多正忙于资产重组和上市,心态稍显急躁。其实,上市的远近又有什么关系呢,不论上市与否,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。